2024年8月10日 星期六

wallace collection cannon venetian sculpture 注意已數位化的作品

 

wallace collection cannon venetian sculpture



黃進興老師這本《從理學到倫理學》十多年前剛出版時就買了,但這些年來都沒翻過,卻也沒賣到二手書店,總覺得或許未來哪天會用到吧。直到現在研究戴震、焦循到劉師培的思想演變,才赫然想起黃老師這本書恰好勾勒的就是劉師培所屬時代的社會思潮,果然人與書的相遇都需要緣分。「道德意識」一詞用在這個新舊交替、中西拉扯的時代實在滿恰當的,知識分子已和儒者的身分認同開始脫鉤了。


「從理學到倫理學」的轉變,不妨說看成知識分子欲將價值世界客觀化,將過去的道德觀念組建成更便於理解和吸收的理論知識,將過去的理學概念字轉化成可與西方學校教育比擬的倫理學,成為晚清新式教育裡面的一門學科。黃老師確實寫到了劉師培及其《倫理學教科書》的寫作背景,不過對於該書內容之所本卻無暇討論,彷彿劉師培天縱英才,20出頭歲就可以自己發明倫理學教科書。


當然不是,劉師培是天才沒錯,但《倫理學教科書》秉持的道德哲學來自〈理學字義通釋〉,〈理學字義通釋〉的思想又來自戴震義理學,戴震義理學背後的哲學典範型態和荀子相同。也就是說,劉師培為晚清廢除科舉後的新式學堂撰寫理論化的道德哲學,實際上就是戴震義理學和荀子哲學的現代轉身。


不過可惜的是,當時的劉師培意在排滿革命,《倫理學教科書》夾雜反君權的話語,出版後自然無法通過清廷的審查,而不見用於新式學校。雖然戴震少了一個從國民基礎教育參與中國現代化的機會,但劉師培此書仍在社會上流傳,使得暗含荀子哲學的戴震義理學仍對清末民初的社會帶來影響。如果能釐清清代中晚期儒者的荀子式思維,就可以對清末民初的思想內涵與變化有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