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畢卡索,摩爾(1998/11)1.張大千在羅馬
1998年9月底, 《聯副》有人寫《張大千在印度》,讀後益覺得張大千先生是位重情義的典型中國人。張大千先生的藝術是生活的藝術, 不見得全在其作品,起碼我認為他生活得很有靈氣, 其作品是否是「五百年第一」,則是見人見智。
我一直以為,在當時,張大千先生是少數而難得能遊遍世界的中國畫大家。 然而, 正因為「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兩不相干。其實,大千身在異國, 心(和其訓練)卻是在華夏的, 所以他未能走入西方藝術世界, 何其可惜。
我想起張大千先生的一則軼事, 最能說明我的想法。多年前讀羅光先生著 《台北七年述往》(台北:學生1979再版,頁75-76), 記得提過大千路過羅馬, 並不要求看畫廊, 教堂等, 「反正也是看不懂。」他很誠實,他要的是去些 “園”或可遊走走( 他的畢生所建的名園, 不知能否與義大利的庭園會通? )而畫室對畢卡索的重要性,比園重要的多。以上是我憑記憶寫的,現在補上羅光的原文:
謝(壽康公)使招待了二次或三次張大千畫家…….建議陪他參觀教廷和羅馬的博物館和藝術館,欣賞歐洲的繪畫。大千卻說他看不懂。他倒喜歡到城外山園看古老的橄欖樹,樹身老朽,枝椏離奇,很有畫意。…..
現在離1998年近14年了所以可以補圖說明:
1,000-year-old olive tree

It’s difficult to convey the ubiquity of olive trees in Apulia. Our hosts at the Masseria Le Fabriche in Maruggio believe this beauty to be more than 1,000 years ol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