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Carmen Herrera (1915- ) (2)




More images


Carmen Herrera
Painter
Carmen Herrera is a Cuban-American abstract, minimalist painter. She was born in Havana and has lived in New York City since the mid-1950s. Herrera's abstract works have brought her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late in life. She turned 100 in May 2015. Wikipedia

Born: May 31, 1915 (age 101), Havana, Cuba
Spouse: Jesse Loewenthal (m. ?–2000)
Period: Abstract expressionism
Artwork: Blanco y Verde, More yellow, less green, mor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avana, 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



藝術家雜誌社

簡約構圖引出無際視野——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卡門.荷瑞拉:景觀的線條」特展
撰文/周東曉
 今年5月滿一百零一歲的卡門.荷瑞拉(Carmen Herrera),非常可能是目前最高壽的當代藝術家。她於1915年出生在古巴的哈瓦那,是一位極簡風格的抽象畫家,她的作品受到結構主義表現的影響,以非常簡約的元素構成硬邊抽象的畫作。儘管她的畫作只用很少的顏色和簡約的造形,卻完全沒有受到限制的感覺,構圖反而散發出生氣、活力與延展性。
 荷瑞拉於1940年代旅居巴黎,在那裡逐步發展出自己獨樹一幟的繪畫藝術。自1950年代起,她定居紐約市創作,直到晚近十多年來,她的作品終於受到國際藝壇矚目,世界各主要美術館都有收藏她的作品。


簡約構圖引出無際視野——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卡門.荷瑞拉:景觀的線條」特展

藝術家雜誌社·2016年11月2日
撰文/周東曉
 今年5月滿一百零一歲的卡門.荷瑞拉(Carmen Herrera),非常可能是目前最高壽的當代藝術家。她於1915年出生在古巴的哈瓦那,是一位極簡風格的抽象畫家,她的作品受到結構主義表現的影響,以非常簡約的元素構成硬邊抽象的畫作。儘管她的畫作只用很少的顏色和簡約的造形,卻完全沒有受到限制的感覺,構圖反而散發出生氣、活力與延展性。
 荷瑞拉於1940年代旅居巴黎,在那裡逐步發展出自己獨樹一幟的繪畫藝術。自1950年代起,她定居紐約市創作,直到晚近十多年來,她的作品終於受到國際藝壇矚目,世界各主要美術館都有收藏她的作品。
首度大規模個展
 「卡門.荷瑞拉:景觀的線條」特展是這位創新突破的藝術家於近廿年來首度在紐約市的展覽。這次個展的重點集中在回顧她1948至1978年的作品,這段期間荷瑞拉發展出屬於自己獨特的風格。
 特展展品包括超過五十件的作品,其中有繪畫、三度空間立體作品、紙上作品。展覽的第一部分,從荷瑞拉早年建立風格初期展開,那是二次大戰剛結束之際,當時她住在巴黎,嘗試各種抽象的表現方式。這批早期的作品如剪紙拼貼般的構圖抽象,和之後的作品相比的確繁複許多。早年創作大多數從未在美術館展出,但可以看到藝術家如何在找尋自己的方向、成熟的視覺語彙源自何處,以及了解結構與空間一直是她想要處理的重點。

左:卡門.荷瑞拉 白色和綠色 1974 壓克力畫布、塗色畫框 116.2×154.3cm 倫敦泰德美術館藏;右:卡門.荷瑞拉 頓悟 1971 壓克力畫布 152.4× 96.5cm Ortiz-Gurdian藏(攝影:周東曉)
 展覽的第二部分完整集結了藝術家本人自認是她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白色和綠色」(1959-1971),非常難得的機會把該系列之九件作品,在特展中同時集結展出。她以白色為底圖,只使用極小區塊的綠色來構思,單色的線段和小塊狀造形的變化,使得整個畫作產生視覺上的動勢與潛在的視野延伸至畫布之外。造形設計上也著重於畫布的邊緣,並且調整畫布展示、創作的角度,像是選擇以菱形的尖角朝上。從這些作品可以發現荷瑞拉以創新的方式把繪畫視為物件來處理,運用畫布的實體結構做為構圖工具,與整體環境結合。

「卡門.荷瑞拉:景觀的線條」展場一景。作品左至右:〈紅色正方形〉(1974)、〈頓悟〉(1971)、〈無題〉(1971)、〈紅色與白色〉(1976)、〈結構系列:紅色〉(1966/2012)、〈黃色「二」〉(1971)(攝影:周東曉)
 展覽的最後一個部分,展出約從1962至1978年的作品,呈現荷瑞拉持續針對地與物空間關係的實驗。這個部分除了有許多使用雙色的繪畫,還包括了四件木製的雕塑,那是她的「結構系列」(estructuras),展現她以立體角度來看待繪畫,這與她接受的建築訓練有密切的關係。荷瑞拉曾經表示,如果她沒有去上過建築學校的話,她是不會這樣畫的。她是在建築學校裡學到如何以抽象方式思考,如何畫得像一位建築師。
 1940年代晚期的紐約逐漸成為美國及世界的藝術中心,抽象表現主義正值興盛期,但是荷瑞拉在當時並沒有跟隨這股風潮,卻決定前往巴黎參與戰後藝術創作,結識了一群「新現實沙龍」的藝術家朋友,他們積極嘗試各種不同的抽象表現。該沙龍的負責人法蘭多.席德(Fredo Sides)有一天看著荷瑞拉的作品對她說:「這一件作品當中有很多美麗的畫。」荷瑞拉聽到這話後,深入思考而體悟到自己畫中有太多東西,於是引發她決定要追求簡單又純粹的構圖,愈精簡愈好。

卡門.荷瑞拉 黑色和白色 1952 壓克力畫布、塗色畫框 172.7×172.7cm Estrellita and Daniel Brodsky藏(攝影:周東曉)
 從此以後,不論是造形或色彩搭配,荷瑞拉堅持希望能呈現最簡約的風格。也是從這段巴黎居留的期間,她決定了自己的畫風走向,對自己的創作理念建立起信心。尤其至1952年,荷瑞拉使用美術膠帶黏貼打底的黑白系列畫作可以稱為她風格上的突破,其中直角造形的構圖設計預告了往後幾何抽象的發展方向。
精準構圖硬邊抽象
 1954年起,荷瑞拉在紐約定居下來。她當時已經發展出成熟的抽象風格,作品裡有對於細節的精準考慮,幾何元素的圖形構成延伸自結構主義,也讓人想起皮耶.蒙德利安的抽象造形。她的繪畫作品與同時代的紐曼(Barnett Newman)、愛爾斯沃斯.凱利(Ellsworth Kelly)、里歐.波克.史密斯(Leon Polk Smith)、莉吉亞.克拉克(Lygia Clark)有類似的硬邊抽象風格。

左:卡門.荷瑞拉 藍色星期一 1975 壓克力畫布 106.7×177.8cm;右:卡門.荷瑞拉 星期六 1978 壓克力畫布 162.6×106.7cm 私人藏(攝影:周東曉)
 1960年代,荷瑞拉的畫作多以嘗試兩色組合為主,也以西班牙地名和建築命名。本次展覽的最後以她的「周日」系列作結,該系列包括了七件雙色的繪畫,由黑色搭配紅、橙、黃、綠、藍色。運用直角與對角線的變化,大膽鮮明的對比色塊讓畫面張力十足。
 荷瑞拉的創意其實展現得非常早,但由於她一直處於自己獨立作畫的方式,並沒有積極活躍於藝壇,因此之前的知名度不高。然而,長達六十年來的專業生涯,荷瑞拉持續發展幾何風格的極簡繪畫,對此類畫風的研究有重要意義。從單純、趣味性的直線和造形選擇,可以展現多變的組合與效果,畫面空間裡的深度與廣度隨著圖案而延展擴大。朝著減法思考的方式,看似簡單其實卻很不容易,但是荷瑞拉極簡約的畫面展現了她獨特的創意與視覺效果強烈的想像空間。
封面圖版: 卡門.荷瑞拉:景觀的線條」展場一景。作品左至右:〈星期三〉(1978)、〈星期二〉(1978)、〈星期天〉(1978)、〈星期五〉(1978)、〈星期四〉(1978)(攝影:周東曉)
(本文節錄自【國際藝壇】,《藝術家》第498期,2016年11月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