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馬諦斯/摩爾式屏風/1921/油彩、畫布/ 91.9 x 74.3 cm
20世紀一開始,西洋美術史上便出現了狂野的「野獸派」(Fauvism),也為 此後的現代繪畫走上自由地運用色彩與線條來描寫所見事物的形象,並大膽地表現主觀情感的路途,開啟了至關重要的一道門。
在1905年的法國巴黎秋季沙龍(Salon d'Automne)展覽中,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與馬爾格(Albert Marquet)、佛拉曼克(Maurice de Vlminck)等一群反抗學院派的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有著色彩鮮豔、個性強烈的共同特徵。其中馬格一件雕塑作品《小孩的頭像》,風格接近文藝復興時期的大 師唐納太羅(Donatello),一名藝術評論家路易佛塞勒(Louis Vauxcelles)評論這次展覽說:「唐納太羅被一群野獸(Fauves)包圍了。」因此,野獸派之名不脛而走。
為了在視覺上產生更強的力量,野獸派藝術家多採用直接有力的筆觸與條,彎曲起伏地將描繪的景物予以簡單勾,脫離對自然景物的純粹模仿;並且透過強烈原色的 平塗方式,來強調主觀感受的呈現。另外,他們的創作也經常受到非洲原住民藝術與東方強調寫意的藝術觀所影響,使畫面具有濃厚的裝飾性質。
論及野獸派,馬諦斯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在他的早期畫作裡,其實承繼了印象派畫風,也曾運用點描派的手法進行創作,然而時間一久,卻讓他覺得「分解色 彩與形體之後,剩下的是過於平淡的平面,這只會令視網膜感到焦躁。」為了讓自己的繪畫充滿活力,表現出動態、節奏和音樂性,馬諦斯逐漸發展出透過色彩的對 比表現光的美學概念,這與印象派科學式的分析與模仿光與色之間的關係與變化是截然不同的。此後,他以純色取代光影、以表現取代寫實的創作風格,便在古典與 現代藝術交替的20世紀初,帶給世人另一種感官的、歡愉的,且更勝往昔的藝術面貌。此誠如馬諦斯所說的:「藝術的任務是賜予人們歡悅與慰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