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旅居巴黎的美術家趙無極、朱德群,到一生隱居的劉耿一,他們的生命都因創作的專注而熠熠生光。這次展覽潘小俠也同步發表「臺灣美術家 一百年1917-2017潘小俠攝影造相薄」攝影集,記錄了台灣近百年224位美術家的身影。
*****劉啟祥(1910年2月3日-1998年4月27日),台灣畫家,是最早到法國學習繪畫的四位台灣畫家之一,其他三位為陳清汾(1910-1987)、顏水龍(1903-1997)、楊三郎(1907-1995)。
劉啟祥出生於台南柳營第一世家,在1920年代前往日本東京留學,就讀東京文化學院美術部;1930年代與楊三郎、顏水龍同赴歐,旅居法國巴黎學習美術;而後劉啟祥重返東京,並與日籍笹本雪子結婚。1940年後回到台灣從事創作,1950年代之後移居高雄,在夫人雪子難產逝世後,續弦女畫家陳金蓮女士,定居高雄小坪頂。並與多位前輩畫家創辦「高雄美術研究會」(現今南部展)於南台灣推廣美術活動。
- 《生命之歌—劉啟祥回顧展》曾雅雲著,臺北市立美術館 出版
【#劉啟祥美術紀念館】柳營這棟黃色大宅,劉家第八代劉焜煌(劉啟祥父親)於1918年所建,稱作「頤樓」,是獨棟二樓臺式工法、洋式外觀,結合木構與泥牆的洋樓。上了樓的角落,保有可讓民眾一窺木構泥牆工法的局部牆面。
一幢百年老宅,巧妙平衡兼顧生活過的氣味和紀念畫家劉啟祥的藝術風華,並不懸掛過多的畫作,作品旁也不多做簡介牌說明,小面積的歷史圖文簡介,牆、地板、窗戶有所留白,你能因此感受到寬敞空間裡空氣和光線的流動,是生活的質地。
上樓的木頭樓梯雅緻,走上2樓像走上舞台般,向著庭院的陽台讓人想像起南洋風情。
畫家劉啟祥曾赴日留學、再到法國巴黎進修美術、後到東京發展,回臺後在洋樓前建造另一間平房作為畫室,現在是「畫室咖啡」,裡頭還見得到壁爐的痕跡,一處可遙想法國鄉村的小屋是劉啟祥繪畫創作的所在。
都還沒好好介紹到劉啟祥的美術之旅呢,先好好感受這個大房子,感受創作源自於生活。
____________
劉啟祥美術紀念館
劉啟祥故居
臺南市柳營區中山西路三段112號
開放時間:
週三至週日 10:00-17:00
免票參觀
2017-11-27
藝術家劉耿一從小跟著父親學畫,父親為台灣前輩畫家劉啟祥,多年來,其畫作遵循著「忠於自我」的原則,開創出獨樹一幟的風格;高美館將於12月2日起推出「劉耿一:一位藝術家的回顧」展,逾百件作品呈現他各時期繪畫語言及設計巧思的藝術風貌。
- (圖:記者黃佳琳)
生於日本東京,現年79歲的劉耿一是極具感性的藝術家,其作品時常表現出大自然與人類的合諧與矛盾,其繪畫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在遼闊的天地之中,描寫人在大自然的和諧與矛盾,同時也反映了熱愛生活與藝術感知的溫情批判。
高美館長李玉玲說,劉耿一多年來累積為數驚人的作品,多是對自我身分認同、心靈狀態、生命歸屬、藝術觀點與文化內薀的觀察與啟發,以及由此延伸交織而成的家、家人、家庭、家族的思考與珍惜。除繪畫作品外,也展出劉耿一親手打造的家具和住宅設計物件,不僅保有林木完整「原我」本色,流露出製作者對自然與本質的尊重,同時兼具藝術創作及生活美學特質。(文:記者黃佳琳)
****
HC最近研究Paul Klee,雨芸翻譯的克利日記是最重要的中文資料。
很遺憾,找不到70年代就出版的Paul Klee and Bauhaus (原文德文,有英譯本)。
70年代初,曾雅雲女士任職東海大學圖書館。後來嫁給畫家劉耿一先生。
編輯或刪除
曾雅雲是名翻譯家,對台灣很有貢獻。
考幾年前,劉耿一在高雄美術館的回顧展之畫冊上,有其所住的地方的照片,似乎是自己設計的,很有意思。
很遺憾,找不到70年代就出版的Paul Klee and Bauhaus (原文德文,有英譯本)。
70年代初,曾雅雲女士任職東海大學圖書館。後來嫁給畫家劉耿一先生。
編輯或刪除
曾雅雲是名翻譯家,對台灣很有貢獻。
考幾年前,劉耿一在高雄美術館的回顧展之畫冊上,有其所住的地方的照片,似乎是自己設計的,很有意思。
2019.2.15
曾雅雲是名翻譯家,對台灣很有貢獻。
貴刊封面採用過他們的畫作。
訪柳營劉啟祥美術紀念館興建於1918年的「頤樓」,原為劉啟祥的家族故居,歷經百年滄桑,經關心人士多年的奔走,獲得台南市政府和有關單位的協助,終於在去年底整修完成,定名為「劉啟祥美術紀念館」,開放供民眾參觀。《文學台灣》第108期的封面,即為劉啟祥的畫作。
2月11日,我、明芬與李敏勇、蘇麗明和彭瑞金,前往參訪。獲劉耿一、曾雅雲伉儷的熱忱招待,並在園區內的餐廳用餐,非常感謝。
HC
劉耿一、曾雅雲夫婦所住的地方也很有意思啊......參考幾年前劉耿一在高雄美術館的回顧展之畫冊。
貴刊封面採用過他們的畫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