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BP社報導】
本文將為大家介紹活躍在中國的日本建築師迫慶一郎。
到過中國的日本人都知道,中日兩國的國民性相差甚遠。在中國,超出日本人想像的古怪建築、獨特建築、奢華建築比比皆是。
在這個到處彰顯自我的國度,日本人迫慶一郎設計的建築物非常受關注。他在含蓄的日本文化中長大,但卻牢牢抓住了中國人的感覺,希望迫慶一郎的經驗能夠為日本企業如何在中國獲得成功提供一些啟示。
原田曜平(以下簡稱原田):去北京的契機是什麼?看好中國的契機又是什麼?
迫慶一郎(以下簡稱迫):碩士畢業後,我在山本理顯設計工廠工作了8年,其中後3年都是在北京工作的。去北京的契機是2000年9月山本先生應邀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當時,一家開發商的年輕女老闆在下面聽演講,她一上來就邀請山本先生參與70萬米2大型項目的競標。山本先生也有些興奮,馬上把我從橫濱叫了過去。第一次的中國之行令我難忘,因為那天是2000年10月1日,正值中國國慶。
本文將為大家介紹活躍在中國的日本建築師迫慶一郎。
到過中國的日本人都知道,中日兩國的國民性相差甚遠。在中國,超出日本人想像的古怪建築、獨特建築、奢華建築比比皆是。
在這個到處彰顯自我的國度,日本人迫慶一郎設計的建築物非常受關注。他在含蓄的日本文化中長大,但卻牢牢抓住了中國人的感覺,希望迫慶一郎的經驗能夠為日本企業如何在中國獲得成功提供一些啟示。
原田曜平(以下簡稱原田):去北京的契機是什麼?看好中國的契機又是什麼?
迫慶一郎(以下簡稱迫):碩士畢業後,我在山本理顯設計工廠工作了8年,其中後3年都是在北京工作的。去北京的契機是2000年9月山本先生應邀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當時,一家開發商的年輕女老闆在下面聽演講,她一上來就邀請山本先生參與70萬米2大型項目的競標。山本先生也有些興奮,馬上把我從橫濱叫了過去。第一次的中國之行令我難忘,因為那天是2000年10月1日,正值中國國慶。
迫慶一郎 1970年生於日本福岡縣。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碩士畢業後,1996年進入山本理顯設計工廠。2004年在北京成立SAKO建築設計工 社,2004~2005年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文化廳派遣藝術家在外研修員。以北京為基地,至今已在中國、日本、南韓、蒙古、西班牙參與了 80余個項目。工作以建築設計和內部裝潢設計為主,還涉及到圖形、傢具、城市項目總體規劃等諸多領域 |
我拜訪的開發商的辦公室佔據了超高層建築的一個樓層。包括美女前臺、社長的巴西秘書在內,會議室裏的開發商高管全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當時,除了大企業,有意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企業還非常少。雖說會議室地方不大,但全球化在中國的迅猛發展還是讓筆者吃驚不小。
原田:70萬米2的項目是個什麼概念?
迫:大致與六本木新城的規模相同。
北京的「建外SOHO」包括20棟高層大廈,其中18棟是SOHO樓,2棟是辦公大樓。商住兩用的SOHO樓可以用作辦公室、住宅,甚至商鋪,是一個 以多用途為設想的開發項目。現在雖說大部分都在作為辦公室使用,但低層部分也進駐了大約300家店舖,日間人口多達數萬人。
原田:在「建外SOHO」的工作過程中有哪些收穫?
迫:在此之前,日本的建築師事務所從來沒有在海外承擔過70萬米2的大型項目,我非常興奮地接下了這個挑戰。雖說也經歷了反覆的摸索,但整個人都撲到了項目上。3年裏,我感受到了中國在未來實現大發展的潛力,以及與日本不同的國情為建築業提供的可能性。
原田:辭職之後不久您就開始在中國獨立創業,有沒有過猶豫?
迫:有。在獨立創辦自己的事務所的時候,對於在中國創業是好是壞,我曾經有過懷疑,其實更多的是恐懼。因為在日本,建築師出人頭地有著固定 的模式,建築師有一套「向上爬的系統」,首先是在著名建築師的門下學習,然後獨立,最初設計親戚朋友的住宅並發表,得到好評之後,再慢慢著手大項目。我擔 心一旦在中國創業,就會從這個系統中脫節。
原田:剛辭職時,您沒有選擇在中國獨立創業,當時您的打算是什麼?
迫:從學生時代開始,我就想到歐美去累積一些經驗。尤其是嚮往紐約,因此,辭職之後,我曾經想過去紐約著名的建築師事務所工作。
但是,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山本先生後,山本先生對我說:「再到設計事務所工作好像沒有必要了吧。你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實力,自己單幹如何?如果還是想去紐約的話,選擇一家研究機構如何?」在90年代,即便是放眼全世界,哥倫比亞大學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建築學校。
因此,我把目光盯準哥倫比亞大學,用盡各種方法,總算獲得了從2004年9月開始擔任一年客座研究員的機會。
往返于紐約和北京
原田:第一份工作是從哪來的?
迫:有一天,一位中國的建築評論員朋友打來電話,問我:「你辭職後要做什麼?去紐約前的這半年準備怎麼打發?如果你想在中國開事務所,我有工作可以給你介紹。」那份工作是一個超過1萬米2的公共建築,地點在浙江省的金華市,就是以金華火腿著稱的地方。
當時還只是一名事務所工作人員的我竟然碰到了這樣的美差。而且不用競標,上來就是公共建築,還是1萬米2以上。於是我決定「試試看!」
在中國獨立創業的契機是第一個項目「金華立方體管型辦公大樓」。餐廳樓(左)與辦公大樓(右)。 |
原田:同時兼任大學客座研究員很辛苦吧?
迫:紐約之行也是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才爭取到的機會,對於自己的職業生涯來說,這個機會也不能輕易錯過。當時我想,在去當客座研究員之前的半年內,說不定能夠建好事務所,在完成設計後再前去紐約,如果不行,那就只能放棄紐約。因為這邊是工作,必須要負責任。我使盡全身解數,終於用半年的時間理 清了頭緒。於是,我如期去了紐約。但沒想到後面又有其他的委託追了上來……
最終,雖然我按照預定,在紐約呆了1年。但過的卻是紐約2周、北京2周像鐘擺一樣的生活。在實行夏時制的時候,時差有整整12個小時。
原田:從紐約回來之後,您徹底把北京作為了基地?
迫:對。
原田:您在中國設計的獨特建築很多,能介紹幾個嗎?
迫:最初在金華的工作是為交通局設計辦公大樓和餐廳樓,那是政府機構經營的盈利性餐廳。辦公大樓是邊長32m的立方體;餐廳的截面為正方形,是長邊為55m的立方體。在設計的時候,我仔細兼顧了兩個建築的平衡。項目名稱叫做「金華立方體管形辦公大樓」。
建設場所位於新建的開發區,在這棟建築的周圍,還將建設政府大樓。在改造舊城區的同時,把偏遠郊外原本是農田的地方設定為開發區,在決定將其打造成CBD(中心商務區)之後,從零開始建設新城,這在中國早已是司空見慣。
一般來說,政府會首先搬來,然後建設再逐步展開,這些政府大樓的設計是有規矩的,一定要是裝飾精美結構對稱威風凜凜的建築,也是各部門之間競爭的體現。當時,交通局長曾經對我說:「我們位於開發區的入口,一定要成為地標式建築。」
我並沒有從裝飾性的東西下手,在我看來,採用完全不同的方式進行設計或許更符合打造地標建築的要求。我在設計中去掉所有裝飾,只保留巨大的立方體和長管兩個原始的結構體。而外牆則與其呈鮮明對照,採用非常複雜的圖案。
原田:設計馬上就得到了認可?
迫:是的,一次性通過。我在2004年2月創辦事務所,同月去做設計演示,當場拍板。當然,在親自去之前,我已經給交通局長看過了設計方案。在展示設計的當天,區長、重要官員都親臨現場,當時採用的是上臺講解的方式。那是我成立事務所之後的第一次做演示。
原田:這在日本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啊。2004年的時候您多大?
迫:33歲。
迫:「北京馬賽克」是我們事務所的代表作之一。當我前往將要建設該項目的開發區考察的時候,周邊還不是非常繁華,都是些低層、低密度建築。 雖然由於該開發區提供了稅制優惠措施,進駐了不少外資企業的工廠和辦公大樓,但感覺每一棟都是矗立在寬敞街區內的孤零零的低矮建築。第一印象是環境差。周 圍十分荒涼,完全達不到能讓人舒心漫步的程度。當時我壓根想像不出在這裡建設新城會是什麼樣子。
成為地標的「北京馬賽克」,是由3棟住宅樓與1棟商場組成的複合設施 |
原田:在這片荒涼的地方,您是怎麼做的?
迫:我告訴開發商,因為要建設的是這個地區最高,具有地標性質的建築,所以當地的情況是最重要的因素。既然廣闊的天空是這個開發區的特點,於是我提出了把「映照在空中的外牆」作為建築設計的方案,這個方案當場得到對方的認可,並決定按此實施。
原田:真厲害。對方當場就採納方案,效率真高啊。
迫:關鍵在於要了解一些中國國情,對其進行分析,構建起有針對性的明確戰略。而且,理念必須要清晰。中國人不喜歡一點一點地梳理條件再做結論。雖說不能忽視條件,但方案需要具備令人眼前一亮的明確特色。
原田:不喜歡扣細節,而是追求明確的特色。這與日本截然不同啊。
迫:起初聽說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心中既彆扭又厭煩,感覺非常鬱悶。在日本接受教育和上班的過程中,我們會覺得城市中特立獨行的那些非連續性的東西不協調。但是,如果對中國有深入的理解,大家就會明白每個地區都要求有自己地標,如果沒有地標,城市就會沒有活力。這個「北京馬賽克」就是一個明顯 的例子。
原田:從設計的觀點出發,中國人喜歡什麼樣的設計?有沒有與日本不同的地方?
迫:能夠成為地標、強烈的設計衝擊感,這些在日本幾乎都只會留下負面印象。但是,對於要改頭換面的新開發區,需要有個能成為地區核心的建築物,因此該建築的設計需要有強烈的衝擊感。因為這種建築的出現會給周邊帶來良好的效果,使地標附近的土地更容易獲得投資。
在中國受歡迎的設計範圍廣泛,多種多樣。中國的面積與整個歐洲差不多,而且聚集了56個民族,不少方言之間完全無法溝通。氣候、風土人情也東西南北各 不相同。有寒帶也有亞熱帶,有濕潤的地方也有乾燥的地方。城市本身的背景也多種多樣。例如,哈爾濱市與蘇聯的關係緊密,有很多歐式建築和裝飾的街道被作為 城市的財產保留了下來。這源於「結合西洋文化=富裕」的時代背景。因此,該市在建設現代的建築時,也常常會要求採用歐式風格。不過,這對我來說是最頭疼的 事情。
原田:有些地區與歐洲的淵源深,有些地區與日本的淵源深,中國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
迫:大家或許會覺得意外,歷史積澱深厚的北京其實更富有進取精神。世界著名建築師實現最尖端個性建築的最大舞臺其實都在北京。在北京奧運會 的帶動下,鳥巢、水立方、CCTV等國家級建築絕大多數都是由外國建築師負責設計的。為了彰顯國威,中國其實也可以選擇中國建築師,但所有的設計都是通過 國際設計大賽決定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採用的方式非常開放。(未完待續,特約撰稿人:原田曜平)
【日經BP社報導】以中國為中心,迫慶一郎也活躍在建築以外的領域。在上一次的訪談中,他介紹了在中國取得成功所需思維方式與設計思想。
原田曜平(以下稱原田):在中國受歡迎的設計有沒有共性?
迫慶一郎 1970年生於日本福岡縣。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碩士畢業後,1996年進入山本理顯設計工廠。2004年在北京成立SAKO建築設計工 社,2004~2005年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文化廳派遣藝術家在外研修員。以北京為基地,至今已在中國、日本、南韓、蒙古、西班牙參與了 80余個項目。工作以建築設計和內部裝潢設計為主,還涉及到圖形、傢具、城市項目總體規劃等諸多領域 |
原田:這樣的工作很有價值啊。
迫:的確如此,但對方對於我們的期待也很高,絕不接受半吊子的設計。不過我們也希望做出特色鮮明的設計,因此雙方應該起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
原田:請介紹幾個典型的 「絕對原創」項目。
迫:第一個是「杭州浪漫一身2」項目。
原田:這是一家怎樣的店面?
迫:「杭州浪漫一身2」是面向年輕女性的服裝店。2007年2月竣工,在國內外獲得了多個獎項,包括「EUROSHOP Design Award」的「One of best three worldwide」。這個獎項選出的是當年設計的前三名,其他兩個獲獎的設計分別是「耐吉城」(倫敦)和「美國女孩」(芝加哥),全都是投入了大資本的 項目。
「杭州浪漫一身2」外觀。能夠吸引顧客進店的有機形態。 | 「網」在內部空間變幻成了衣架、椅子、書架等各種各樣的形狀。形態非常複雜,只有手工製作才能夠完成。 |
浪漫一身雖然在中國擁有500家店面,但從世界來看還完全是一個本地品牌。即便如此,還是得到了這樣的大獎,我覺得這就是設計的妙趣所在。設計永遠具備從資本、規模、制度等束縛中解放出來的可能性。打個比方的話,就像是參加無差別級比賽一樣。
「Chinese Bland Architecture」包含的意義
迫:為了打響口號,或者說是明確地傳達自己所在的位置,我一直說要創造出「Chinese Brand Architecture」(中國品牌的建築)。既不是「Architecture Made in China」,也不是「Made in China」,而是「Chinese Brand Architecture」。這裡所說的品牌是指「中國獨有」的意思。
原田:如何才能樹立起中國品牌?
迫:這一點非常明確,只要創造出發達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無法模仿的東西,就能夠成為中國品牌。例如,在2007年建設「杭州浪漫一身2」 的時候,中國工人的成本還很低。雖說買不起貴的材料,但可以大量投入人力。這種有機形態就是通過現場的手工作業一點一滴匯集而成的。把鋼筋一根一根彎成立 體形狀,將每個交叉點焊接固定,然後在鋼筋外側包裹泡沫聚苯乙烯,再用切割機進行切削,使其形成流暢的曲線。然後用砂紙打磨得更加光滑,再塗上環氧樹脂。 再用砂紙打磨,最後上塗料。因為塗料會滴淌,所以還要再次用砂紙打磨,反覆如此才製作完成。這個項目中有大量的手工作業,而且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
原田:這在發達國家恐怕做不到。
迫:要是在東京這麼做,我可不知道會花多少錢(笑)。
原田:雖說可以採取人海戰術,但成本也應該不低,該品牌也是集中了大量資本的服裝店吧?
迫:當某個品牌「打算改變」,而且想要以旗艦店的形式表現改變的時候,通常會來找我們。與一般的店面相比,旗艦店更容易集中投入資本,但與 此同時,在設計的時候也必須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到向其他店面的推廣。雖說背負品牌的未來是一份沉重的責任,但這也是工作的價值所在,我覺得,能夠在這種情況 做出點什麼的確是個不錯的狀態。
原田:Chinese Brand,而不是Made in China,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中國人也會覺得非常自豪吧。這也是一種吸引對方接受設計的技巧嗎?
我借鄧小平的一句名言解釋我這名日本建築師在中國的價值,那就是「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這句話是推動中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市場經濟,促進經濟發展的契機。
我效倣這句話,總結出了「不管是中國建築師還是外國建築師,只要能創造出中國品牌,就是好建築師」。每當在演講中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都能博得掌聲和喝彩(笑)。
不只是對我,中國人對於如何看待外國建築師有著複雜的情緒。城市中標誌性建築的設計的確大多出自外國建築師之手,即便這一點可以接受,但這也不意味著 那些建築全都出色。有些時候,外國建築師會嘗試一些在本國做不到的設計,讓中國人覺得自己的城市被搞得亂七八糟。儘管如此,但過去沒有經濟實力請外國人, 如今卻能雇用發達國家的外國人,這也令中國人感到自豪。這些情緒都交織在了一起。
世界通用的做法
迫:因為在語言和文化都不同的地方工作,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表達才能讓我的想法被對方接受。在日本,有些地方即使不做介紹,大家也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
原田:因為日本人都善於察言觀色。
迫:但在中國沒有這種氣氛。長年在此工作的話,就必須養成「理念強大、設計容易理解、稍作變更不影響大局,能夠體現出精髓」的思維方式。
對於演示,重要的不是漂亮,而是要貫徹易懂的方針。
我覺得,日本能夠在世界通用的做法有兩個。一是培養以不變應萬變的技術,通過徹底分析對方,策劃出最佳戰略。靈活應變各種變化,這是在世界任何地方都通用的做法。
而另一種做法與第一種完全相反,那就是徹底日本化和本地化。安藤忠雄就是這樣做的,他僅僅憑著混凝土、鋼鐵、玻璃,就在世界建築一線奮鬥了數十年。他的作品體現了日本精巧的美學和禪韻,非常易懂。這或許就是他的作品能被全世界接受的原因吧。
而我是以中國為中心開展業務,這是個幅員遼闊、非常多元化的國家,每個地方的氣候、文化、經濟發展都有很大差別。既然在這樣一個地方開辦了自己的設計 事務所,從一開始,我就處在必須思考如何應對多樣性的緊張局面之中,而不是集中挖掘一種方法。而我找到的答案就是不斷改變自己。每個項目都大相逕庭,就算 是曾經有效的方法,也很難照搬到另一個項目中。如今,我覺得這些考驗對於豐富我的創造力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中國年輕人的住房情況
原田:中國的年輕人,80後也好90後也好,他們追求的設計與上一代人有沒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迫:中國還有男人沒房子娶不到媳婦的習俗,適婚人群的新房需求非常旺盛。因此,開發商也會策劃開發這樣的住宅,瞄準的是25歲到40歲左右的人群。
這種面向年輕人的建築需要非常具有活力的設計。庭園也不是只用來看的,還要能運動,或是能放鬆。我最近拿下的一個競標項目就要求按照休閒、運動、文化三個主題對住宅街區的外部空間進行設計。
在那次競標中,我首先提出了基本思路——開發住在郊外也不失身份的住宅。讓大家不覺得是因為自己經濟實力弱才只能買這樣的房子,只能住在郊外,而是主 動到密度低、空氣清新的郊外選擇設計優良的房子。讓這些住宅成為一種身份象徵,是住戶按照自身生活方式主動做出的選擇。
現在正在設計的位於北京市郊外的住宅開發項目。這些住宅樓有著活潑的外觀,彷彿在跳舞。 |
在最終的設計中,住宅樓有著彩色外牆、活潑的外觀,如同在跳舞。如此大膽的形態是按照客戶要求進行設計的結果。
我當時就想,「那我可就放開設計了!」在提交增加了動感的設計之後,客戶簡直愛不釋手。
原田:也就是說,吸引80後不是靠便宜,而是要靠積極的附加值。
迫:對,就是如此。我覺得,出現這樣的趨勢是因為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已經漸漸成熟。過去有段時期不管蓋什麼樣的樓都能賺大錢。因此,那個時候都是以快為先。開發商的業務模式就是儘快回收資金,進行更大的投資。但在今後,市場需要的估計是策劃完善、品質過關的建築。
原田:中國也已經發展到了這樣的階段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幫助中國的年輕人解決煩惱是重要的使命。
原田曜平
1977年生於東京。慶應私塾大學商學部畢業後,進入博報堂工作。曾經任 職于行銷局、博報堂生活綜合研究所、研究開發局,現任「博報堂年輕人生活研究室」分析師。多摩大學臨時講師。2003年獲得JAAA廣告獎新人部門獎。著 作有《最近的年輕人為何不中用?》(光文社新書)、《資訊病》(角川書店)、《中國80後是日本經濟的救世主》(洋泉社)、《全部10歲》(白楊社)、 《何為黑富人》(集英社)等。
■相關報導
從研究基地到醫療觀光——南韓大邱建設成醫療產業城
【倫敦見聞】中東資本的碎片大廈和城市纜車登場!倫敦即將變貌?
「日式住宅」上海熱賣的第一功臣
■日文原文
中國の巨大プロジェクトでいかに才能を開花させたか~建築家·迫慶一郎(前編) http://trendy.nikkeibp.co.jp/article/column/20120413/1040465/?P=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