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3日 星期二

廖修平:樸素高貴:廖修平的藝術歷程;Ruchika Sachdeva





新印度設計: 31歲的瑞芝卡·薩奇德瓦( Ruchika Sachdeva )一直被稱為“一種新的代際更迭的領頭羊”。今年,她憑藉其品牌Bodice Studio獲得羊毛標誌大獎(Woolmark Prize,過去的獲獎者有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和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

Winning the Woolmark Prize is a Game-Changer for Indian Designer ...

https://www.elle.com/fashion/.../woolmark-2018-prize-winner-ruchika-sachdeva/

Jan 16, 2018 - Imagine being based in New Delhi, India to boot and you've got the plight of Bodice designer Ruchika Sachdeva. “You can be doing something ...
---
【新書出版|臺灣美術全集36.廖修平】
藝術生涯跨足許多不同藝術媒材領域的廖修平,最初從油畫入門,初期結合立體主義的構圖與野獸派用色,日後於油畫中結合不同媒材,使作品產生具東方美學精神的獨創視覺效果,逐步建立自己的觀點與風格。隨著留日求學的虔心鍛鍊,赴法習畫的思維淘洗,他漸將創作視野聚焦於版畫領域,以木刻與石版的傳統媒材技法為基礎,進一步發展出創新的版畫視野。廖修平是一位富真知灼見的開創者,他將蝕刻金屬與絲網版畫的媒材與技法帶回台灣,拓展版畫的藝術語彙,因此享有「台灣現代版畫之父」的美譽。
《臺灣美術全集36.廖修平》全書收錄廖修平1950年代至今的油畫、版畫等150件經典彩色作品圖版,每件作品皆附作者詳實的文字解說,帶領讀者循序漸進了解藝術家歷來創作風格的演進與變化;並透過廖仁義教授執筆的研究專文,以圖文並呈的方式,為讀者詳細剖析藝術家的生命及創作歷程。
更多



「現代版畫之父」廖修平之個展「樸素高貴:廖修平的藝術歷程 Simple Noble: The Artist Careers of Liao Shiou-Ping」即將於 8.17 (六) 於尊彩藝術中心開幕,誠摯歡迎各位蒞臨觀賞!
Join us for the opening reception of "Simple Noble: The Artist Careers of Liao Shiou-Ping" at Liang Gallery, Taipei, on Saturday, August 17, 3 pm.
-
 
樸素高貴:廖修平的藝術歷程
Simple Noble: The Artist Careers of Liao Shiou-Ping
 
|展期Duration|2019.08.17 Sat - 2019.09.29 Sun
|地點Location|尊彩藝術中心 Liang Gallery
|開幕Opening|2019.08.17(六)3:00pm
 
尊彩藝術中心長期推廣台灣戰後藝術史,現正隆重舉行「臺灣現代版畫之父」廖修平個展,廖修平以聞名國際的版畫藝術成就,歷年受邀於全球各大美術館展覽,作品廣受四十餘座國際美術館所典藏,獲獎無數。是台灣戰後藝術史中,最具國際經歷與成就的重量級大師。
尊彩藝術中心很榮幸為廖修平教授策劃首次台灣私人藝術中心大型個展,大規模於一、二樓展館展出近50件作品。本展囊括了廖修平從1960年代的早期作品至2019年新作發表,其中包含曾受英國倫敦大英帝國博物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等大型國際藝術機構所典藏的珍貴版畫。
「樸素高貴:廖修平的藝術歷程」展覽將呈現藝術家完整的創作歷程及脈絡,跨足油畫、版畫與複合媒材,清晰呈現一位當代大師的藝術歷程尊彩藝術中心誠摯邀請您一同共襄盛舉。
-
 
|藝術家介紹 Artist Info|
 
廖修平,1936年生於台灣台北。台灣省立師範大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廖修平決定出國深造,留學日本國立東京教育大學與法國國立巴黎美術學院,並在巴黎著名的「十七工作室」學習金屬版畫技巧。在求學過程中意識到自身文化的重要性,便從幼時熟悉的龍山寺、萬華市場、大拜拜等民間場景擷取靈感,利用凹凸平孔等各種方式創作版畫。移居美國時期廖修平學會了各種嶄新的版畫技法、創立個人工作室,獲獎無數。而他卻在台灣爆發政治外交危機之際,選擇回台任教於師大美術系,並巡迴演講示範教學,帶給台灣版畫教育觀念、資訊、技藝上莫大的幫助,被譽為台灣現代版畫之父。
 
Liao Shiou-Ping was born in 1936, in Taipei, Taiwan, and grew up in the neighborhood of Lungshan Temple in the Monga area of Taipei. After graduating from the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at the Taiwan Provincial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ow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NTNU), Liao decided to further his studies and went to Japan and France. Eventually he studied intaglio in the famous Atelier 17 Printmaking Studio in Paris. During the period of studying abroad, Liao was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his own culture, and derived inspirations from familiar childhood scenes such as Lungshan Temple, Wanhua Market and all the festive celebrations and crowds of worshippers, and used various techniques to make prints. Later on, while sta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Liao learned a variety of brand-new print techniques, started his own studio, and earned numerous awards. However, at the time when serious political-diplomatic crises erupted in Taiwan, Liao chose to come back and taught printmaking courses in NTNU, as well as traveled around Taiwan giving lectures and hands-on demonstrations, helping to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modern printmaking. Liao Shiou-Ping is now widely considered as Taiwan's “Father of Modern Print-Making”.
 
|展覽相關活動|
// 座談會
時間:2019.08.24(六)3:00pm
地點:尊彩藝術中心
 
// 工作坊
時間:2019.09.07(六)3:00pm
地點:尊彩藝術中心



馬來西亞發行量最高的英文報,關於這次在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展覽的報導。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廖修平──版畫師傅 (作者:黃小燕 ),台湾美術院,「いま、台湾」展


廖修平(MT0006)──版畫師傅
類別: 藝術‧攝影‧展覽>藝術大師系列
叢書系列:藝術大師系列
作者:黃小燕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9年09月13日
定價: 250 元  售價: 212元
俱樂部會員價:195元
開本:25開/平裝/216頁
ISBN:9571329762


書摘 1

序章

修平念中學時,
我們家也比較寬裕了,
他有天分,
中學時參加台陽美展就入選,
讓我感到很欣慰。
修平要學畫,
我不反對,
因為每個人有他自己獨特的才能。
──廖欽福
.童年憶往

1945 年 8 月 15 日,二次大戰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後,才正式結束;而在這之前的 9 年,也就是 1936 年的 9 月 2 日,廖修平出生於台北市建國南路的農家,五年後舉家遷至萬華,就住在龍山寺附近。那時,已稍懂人事的廖修平及家人,最好的鄰居便是對面這座遠近馳名的廟宇 —龍山寺。

廖修平上有一位大姊,兄弟共九個,他排行老四,從小家人就喊他的小名「阿ㄏㄟˋ」(阿平)。

父親廖欽福是個佃農的小孩,努力、刻苦、正派,畢業於台灣商工學校(今開南工商)。在那個年代,台灣小孩能念到如此高的學歷,已屬不易,更何況是一個農家 子弟,因此除了努力之外,別無他法。現在來看,廖氏家族的企業雖然如此龐大,殊不知這是廖父從一位插秧的小孩,一步一步、胼手胝足地經營而來。其實,從日 據時代一直到光復初期,台灣只有極少數的地主或有錢人,而絕大多數人都是貧窮的,根本還沒有所謂的貧富之分。

廖父白手起家,初創事業,廖母維持家計,張羅浩繁十指。據廖修平回憶,母親經常自萬華帶領他們到建國南路老家看祖母、幫忙農事,因為他們年紀小,不能不照顧,得全部隨行。於是前胸抱一個,後背揹一個,空餘的手還得再牽一個,就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

小時候因為孩子多,父親又在外頭打拚,於是大家都跟母親比較親。睡覺時,母親兩旁睡的是年紀較小的弟弟,排行老四的廖修平很想嗅聞母親身上的氣息,因此當大家都直直的睡在榻榻米上時,他會滾到母親頭上,橫著睡,直到碰到母親的髮絲,才安心入眠。

由於父母給予的教養,使得廖家兄弟個個出類拔萃。但孩子那麼多,管教起來難免會有「鞭長莫及」之時。所以,廖家兄弟是大哥最大,所謂長兄如父;然後一個帶 一個,一個管一個。小時候,上有兄長管教,又要做弟弟們的榜樣,廖修平說根本無法、也沒有機會「叛逆」。又因為都是男孩子,一不聽話,哥哥們極有可能一巴 掌就甩了過來,但是,如果在外面受到欺負,會出面保護他的也是兄弟們。

.勤勞節儉的母親

母親年輕時就從未停止過勞動,光是洗孩子們的尿布就很可怕了,更何況粗細活都得親力親為;也許也因為年輕時不斷勞動的緣故吧,廖母現在都已九十三歲了,身 體依然健朗。廖修平感念的說,記得以前,母親一定先將家中小孩全部梳洗完畢,自己才最後一個洗澡。直至現在,每回孩子們回家團聚,她仍堅持自己上街買菜, 有時一週二、三次,上街買拜拜用的供品;有時天氣放晴了,母親還會自己去洗被單、曬被單。也因為有這樣勤勞又節儉的好習慣及身教,讓廖家兄弟從小就習於做 家事,而且也養成節儉的習慣,不做無謂的交際。

父親是嚴厲的,也是一切都自己來,並時時告誡子女「勤能補拙,待人以誠」。最令人嘆服的一點是:父親能記得自己學生時代所有老師的名字。因為他總是存著一顆感恩的心。這也是他們那一代對教育者賦予的崇高敬意。

吃苦耐勞,是當時台灣子弟想要出頭天的唯一法則。廖修平說起當時的嘉南大圳,以及現在的日月潭水力發電廠的建設,所有的工程人員清一色都是日本人,只有父 親是極少數的台灣技術人員;也因為前有篳路藍縷的開墾建設,後世子孫才能享有方便美好的未來。以前這些工作人員的宿舍,現在已改建成「九族文化村了。」

套一句現代用語,廖父是標準的完美主義者、工作狂,而廖母則是個急性子,而且事必躬親,這種個性很自然的遺傳到廖修平的骨血裡。

.一絲不茍的父親

每天傍晚時分,廖修平的父親廖欽福都會在福華飯店大廳裡到處巡巡看看,例如餐桌、椅子是否對準地線、擺放整齊,燈是否明亮……,若有紙屑、煙蒂,他也會隨 手撿起來。就是這樣一絲不苟,即使是芝麻小事也絕不馬虎的態度,逐漸建立起本土最大飯店的聲譽。走進員工的閱覽室,如果是爬樓梯的話,明顯的可以注意到每 一個階梯除了真材實料之外,一定規矩整齊,沒有花俏繁複的設計,注重的是提供安全使用的「實在」。唯一可能被抱怨的,就是女廁的地板實在是太乾淨了,簡直 「光可鑑人」,頗令人尷尬。現在飯店裡大部分繁重的工作,都是廖家大家長與大哥在主持,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廖家的指揮工作室仍舊是一間不起眼的樸素小平 房。

廖修平一直自謙是個不聰明的小孩,小時候也是糊里糊塗就抽高長大。1944 年,廖修平 8 歲,就讀北師附小,因為當時美軍大舉轟炸尚為日本屬地的台灣,迫使他們舉家遷往雲林虎尾,以躲避戰爭。台北城出生的小孩搬到鄉下,仍不知天高地厚的爬樹、 抓蝦、打彈珠、灌蟋蟀。當時,台灣仍以農地居多,連台北市也都還是稻田遍植,現今的新生南路當時還是一條小溪呢,所以都市小孩跟鄉下小孩其實並沒有什麼差 別。小時候,似乎也不會有什麼物質欲望,只是專心讀書、專心玩耍,身上穿的白襯衫,都是家中年紀較大的兄長一個一個傳下來的,能有一件哥哥的衣服穿,就令 人覺得心滿意足了。

1947 年 2 月 27 日,大稻埕發生警民衝突,之後演變成為著名的二二八事件。此時,廖修平全家也已由南往北遷,住在台北市懷寧街,即現在「二二八紀念公園」的音樂台後面。除 了「二二八」,記憶中,廖修平也曾因為一時好奇,擠在人群裡觀看在西門水門邊路邊行刑的現場。當時,軍方將一些強盜犯強押到公共場合,據說是槍斃給台灣人 看,以殺雞儆猴。目睹這種血腥場面,令當時的廖修平非常震驚,因此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戰爭與血腥,是那一代人童年、少年的最大印象。能從戰亂裡走到太平盛世,及至對人事能逐漸知覺、分析與反省,這些生命歷程與往後的思考模式,是我們這些戰後出生的後生晚輩,所遠遠不能相及的。

專訪廖欽福老先生

廖欽福:

──我出生於 1907 年,是佃農子弟,家裡生活環境清苦,18 歲的時候出業。修平出生時是昭和 11 年(1936)。昭和 8 年時,我曾到滿州(中國東北)工作 1 年,後來因為我的父親過世,才自滿州返台,母親便不再讓我去東北,所以隔年我就在營造廠工作。也恰好本身是學土木技術,到營造廠正好可以發揮能力,做了 4 年後就升上代理頭家,相當於現在我們所稱的總經理。

──廖家從 200 年前就在台灣落地生根,後來我的祖父到台北來耕耘兩甲地。我父親有三兄弟,大伯最有學問,但不幸早逝;二伯後來去給人家蓋房子;父親則務農耕種。我自己則 因長年在外工作打拚,覺得很對不起子女,似乎總是不在家,不能好好照顧他們,還好孩子們都很乖,從不需要我去打罵,很自律。比較起來,我的妻子就非常辛 苦。我們第一個女兒以及接下來的九兄弟,沒有一個喝牛奶,全靠他們的母親親自哺育。不過,天公疼我,說起來不好意思,我自己頭腦不錯,所以孩子們的頭腦也 好,又肯上進,不需要我們來操心。

──修平念中學時,我們家也比較寬裕了,他有天分,中學時參加台陽美展就入選,讓我感到很欣慰。修平要學畫,我不反對,因為每個人有他自己獨特的才能。我的妻子也鼓勵他,只是,畫畫跟其他行業比起來會比較辛苦就是了。

──我喜歡修平的油畫,尤其是以風景為題材的。後來他又做版畫,因為我想「美術」可以給人欣賞,讓空間更有氣氛,藉此美化人生。修平告訴我,版畫可以讓同一個版印製幾十張,那麼就可以讓更多人欣賞了。

──我的孩子們都很用功、上進;其實,我自己也是如此,再辛苦我們都可以熬過來。以前我常想,再苦,也是種田人,而且我的父母總告訴我們,出生就歹命,這 是上天的安排,所以一定要努力才能出頭天。以前人也常說,錢若不是流汗得來的,是留不住的。現在,事實上我大可在物質上過著大家認定的「享受」標準,但因 為多年來的習慣,仍一直過得樸素簡單,反而讓人更舒服自在。或許,許多人會認為我今天算是很成功了,但那都是靠一點一滴打拚得來的。我想,實力很重要,然 後要對人好,不佔別人便宜,就可以達到人和。再加上用功、認分與凡事不計較,才能自助而後天助。

(註:廖欽福先生創建福華飯店,現為該飯店的負責人)
書摘 2

第六章 最愛的土地——台灣

飄洋過海多年,
走過許多國家,
但魂牽夢繫的還是自己的家鄉。
廖修平告訴學生,
要多關心家鄉的事,
因為唯有透過對本土文化藝術的關懷,
才能站穩腳步,
邁向國際藝壇。

.鼓勵年輕人走出去

經常在外旅行的人,總是很容易從每個國家的建築、景致、食物以及空氣中,嗅出屬於該地的文化背景及生活形態。

如同我們踏上歐洲土地,綿延的平原、舒緩的情調,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塊在地球上生存了許久的古老平原,即使山勢也是壯觀遼闊居多,卻缺乏初生的稜角。美國則 更大更開闊,無盡的沙漠和草原,公路貫穿東、西兩岸,就像文明的臍帶,可以有紐約的高度繁榮,也可能從貧瘠中造就拉斯維加斯的沙漠風情。日本則是個規矩嚴 謹的國家,東京城街巷散溢的燒烤香氣,便像洩露的春心,在空氣中蕩漾……。

而台灣,地理上是凹凸有致,人文背景則是風情萬種吧。廖修平用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關愛這塊土地上為藝術搏命的族群。例如,他對文化政策的直言不諱,卯足全力將版畫傳授給下一代。他說,台灣人的個性就是純樸、憨直、含蓄、打拚、不認輸。

在藝術的領域裡,廖修平認為他們那一代的人,是從艱苦的環境中磨練出來的,能堅持自己的理想,從事繪畫工作,實在是莫大的幸福。所以現今已六十三歲的他仍不停的創作,並且不只限於版畫、水彩、壓克力、油畫、噴修、雕塑等,甚至也練起毛筆來。

而世紀末,許多所謂的 Y 世代引領青少年次文化,變成流行指標,藝術逐漸走入關心市場、窺探奇人異事或傳奇性的八卦新聞裡。但,不可否認,真正執著追尋藝術真理的,還是大有人在, 只是價值觀改變了。因為時代不同,資訊取得的方式也大相逕庭。譬如,有了網際網路,坐在家中的電腦桌前,就可以瀏覽全世界。但是,廖修平仍然鼓勵年輕人要 出去看看,因為電腦螢幕畢竟與真實情況相差許多。

飄洋過海多年,走過許多國家,但魂牽夢繫的還是自己的家鄉。廖修平告訴學生,要多關心家鄉的事,因為唯有透過對本土文化藝術的關懷和專注,才能站穩腳步,邁向國際藝壇。

.台灣的策展人

台灣的藝術生態本來就充斥著多元化的體質,解嚴後,「官方品味」所展覽的作品更充斥著許多「性」與「暴力」的因子。曾經壓抑、禁忌的題材,一時之間有如猛虎出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現在應是有所自覺的時候了。

現在,藝術圈廣泛傳達「策展人時代來臨」的觀念,廖修平強調,策展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站在台灣人」的立場,語文則是打開通路的第一要件。藝術批評也是,如同樂評一樣,靠的都是真才實學,譬如,日本《朝日新聞》的編審,同時也是大學教授。

廖修平認為,台灣的策展人(尤其是策劃國際性展覽)至少必須具備與他國之間流利的溝通能力。因此他建議,可以由各學術、基金會出資,讓有心的策展人或藝評家到國外實務進修,這樣除了可以累積人脈資源外,也能拓展國際觀。
當然,教授藝術的老師們,如果有機會,亦得再教育、再進修,因為現在重要的是傳授藝術,而不單只是教導「技術」。廖修平又以其親身的感受補充說,可惜台灣的價值判斷往往以「學歷」掛帥,然而事實上,「研究」才是一個漫長而實在的課題。

.本土的欲望及夢想

……「許多年輕人出國留學,返台後反而一味的以西方眼光來批判自己,何必呢!」

……「藝術創作如果一味順應潮流,變成只是出國展而做的作品,同為迷失。」

……「做『本土』就將畫變得很『保守』或『土』,這也是一種誤解。」

廖修平說,其實藝術表現與當地的國家氣質雷同,例如:法國人喜歡中間色調,你看它從建築、灰鴿子屋頂、舊牆及人民的戀古癖裡,都可窺見一二;美國因為沒有 文化包袱,所以比較商業掛帥,因此當時普普藝術可以張揚盛行,塑膠、霓虹、尼龍等各種材質、媚俗樣貌,應有盡有;挪威則終年清冷,半年白亮、半年陰暗,所 以作品變得較為神經質,這也是有跡可循的;日本人則造型極簡,呈現素雅乾淨的色彩。

廖修平有一系列作品,充滿民間或民俗的圖騰,在對稱的構圖裡,以黑、紅、金等強烈色彩表達。因為在台灣長大,氣候溼熱,自然色系生猛,而且寺廟林立,已成 為民間信仰及精神寄託所在,圖騰的引用,亦是順勢推舟的反映。廖修平說,以前在巴黎還壓抑不敢嘗試的,在美國就可以變得很大膽。每個土地上的裝置物不同, 自然創作的心態也會隨之改變。

然而,美術真的無法恢復以往的純度嗎?「錢」與「權」是不是逐漸左右了「美術」的觀念?廖修平舉了台灣電視豐胸及瘦身的廣告為例,這些商品廣告往往以華麗 取勝,很浮面,間接透露出人的深層欲望。但是,欲望並不等於夢想,因為夢想並不是脫離現實,而是可以努力去實現它的。如何做出好的作品,是每個藝術家的夢 想,而非功成名就的權力欲望,如同能夠譜出好的樂音一般,除了必備的基礎之外,發自內心真實而誠懇的聲音,就是令人激賞的藝術作品。

書摘 2

第六章 最愛的土地——台灣

飄洋過海多年,
走過許多國家,
但魂牽夢繫的還是自己的家鄉。
廖修平告訴學生,
要多關心家鄉的事,
因為唯有透過對本土文化藝術的關懷,
才能站穩腳步,
邁向國際藝壇。

.鼓勵年輕人走出去

經常在外旅行的人,總是很容易從每個國家的建築、景致、食物以及空氣中,嗅出屬於該地的文化背景及生活形態。

如同我們踏上歐洲土地,綿延的平原、舒緩的情調,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塊在地球上生存了許久的古老平原,即使山勢也是壯觀遼闊居多,卻缺乏初生的稜角。美國則 更大更開闊,無盡的沙漠和草原,公路貫穿東、西兩岸,就像文明的臍帶,可以有紐約的高度繁榮,也可能從貧瘠中造就拉斯維加斯的沙漠風情。日本則是個規矩嚴 謹的國家,東京城街巷散溢的燒烤香氣,便像洩露的春心,在空氣中蕩漾……。

而台灣,地理上是凹凸有致,人文背景則是風情萬種吧。廖修平用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關愛這塊土地上為藝術搏命的族群。例如,他對文化政策的直言不諱,卯足全力將版畫傳授給下一代。他說,台灣人的個性就是純樸、憨直、含蓄、打拚、不認輸。

在藝術的領域裡,廖修平認為他們那一代的人,是從艱苦的環境中磨練出來的,能堅持自己的理想,從事繪畫工作,實在是莫大的幸福。所以現今已六十三歲的他仍不停的創作,並且不只限於版畫、水彩、壓克力、油畫、噴修、雕塑等,甚至也練起毛筆來。

而世紀末,許多所謂的 Y 世代引領青少年次文化,變成流行指標,藝術逐漸走入關心市場、窺探奇人異事或傳奇性的八卦新聞裡。但,不可否認,真正執著追尋藝術真理的,還是大有人在, 只是價值觀改變了。因為時代不同,資訊取得的方式也大相逕庭。譬如,有了網際網路,坐在家中的電腦桌前,就可以瀏覽全世界。但是,廖修平仍然鼓勵年輕人要 出去看看,因為電腦螢幕畢竟與真實情況相差許多。

飄洋過海多年,走過許多國家,但魂牽夢繫的還是自己的家鄉。廖修平告訴學生,要多關心家鄉的事,因為唯有透過對本土文化藝術的關懷和專注,才能站穩腳步,邁向國際藝壇。

.台灣的策展人

台灣的藝術生態本來就充斥著多元化的體質,解嚴後,「官方品味」所展覽的作品更充斥著許多「性」與「暴力」的因子。曾經壓抑、禁忌的題材,一時之間有如猛虎出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現在應是有所自覺的時候了。

現在,藝術圈廣泛傳達「策展人時代來臨」的觀念,廖修平強調,策展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站在台灣人」的立場,語文則是打開通路的第一要件。藝術批評也是,如同樂評一樣,靠的都是真才實學,譬如,日本《朝日新聞》的編審,同時也是大學教授。

廖修平認為,台灣的策展人(尤其是策劃國際性展覽)至少必須具備與他國之間流利的溝通能力。因此他建議,可以由各學術、基金會出資,讓有心的策展人或藝評家到國外實務進修,這樣除了可以累積人脈資源外,也能拓展國際觀。
當然,教授藝術的老師們,如果有機會,亦得再教育、再進修,因為現在重要的是傳授藝術,而不單只是教導「技術」。廖修平又以其親身的感受補充說,可惜台灣的價值判斷往往以「學歷」掛帥,然而事實上,「研究」才是一個漫長而實在的課題。

.本土的欲望及夢想

……「許多年輕人出國留學,返台後反而一味的以西方眼光來批判自己,何必呢!」

……「藝術創作如果一味順應潮流,變成只是出國展而做的作品,同為迷失。」

……「做『本土』就將畫變得很『保守』或『土』,這也是一種誤解。」

廖修平說,其實藝術表現與當地的國家氣質雷同,例如:法國人喜歡中間色調,你看它從建築、灰鴿子屋頂、舊牆及人民的戀古癖裡,都可窺見一二;美國因為沒有 文化包袱,所以比較商業掛帥,因此當時普普藝術可以張揚盛行,塑膠、霓虹、尼龍等各種材質、媚俗樣貌,應有盡有;挪威則終年清冷,半年白亮、半年陰暗,所 以作品變得較為神經質,這也是有跡可循的;日本人則造型極簡,呈現素雅乾淨的色彩。

廖修平有一系列作品,充滿民間或民俗的圖騰,在對稱的構圖裡,以黑、紅、金等強烈色彩表達。因為在台灣長大,氣候溼熱,自然色系生猛,而且寺廟林立,已成 為民間信仰及精神寄託所在,圖騰的引用,亦是順勢推舟的反映。廖修平說,以前在巴黎還壓抑不敢嘗試的,在美國就可以變得很大膽。每個土地上的裝置物不同, 自然創作的心態也會隨之改變。

然而,美術真的無法恢復以往的純度嗎?「錢」與「權」是不是逐漸左右了「美術」的觀念?廖修平舉了台灣電視豐胸及瘦身的廣告為例,這些商品廣告往往以華麗 取勝,很浮面,間接透露出人的深層欲望。但是,欲望並不等於夢想,因為夢想並不是脫離現實,而是可以努力去實現它的。如何做出好的作品,是每個藝術家的夢 想,而非功成名就的權力欲望,如同能夠譜出好的樂音一般,除了必備的基礎之外,發自內心真實而誠懇的聲音,就是令人激賞的藝術作品。


*****


 台湾の多彩な現代美術を紹介する「いま、台湾」展(読売新聞社など主催)の開会式が8日、渋谷区立松濤美術館で行われ、来日した廖修平りょうしゅうへい・台湾美術院院長などが出席した。


 油彩、版画、デザイン、書など台湾を代表する台湾美術院のアーティスト20人の作品を展示。女優のジュディ・オングさんの版画も特別出品されている。

 9月21日まで。問い合わせは同館(03・3465・9421)へ。


心繫高雄 翁倩玉將出席募款活動
日本東京澀谷區立松濤美術館舉辦的「現在、台灣-台灣美術院展」明天登場,今天辦開幕典禮。日本明星、版畫家翁倩玉會後表示,她明天將出席在台灣為高雄氣爆事件募款活動。
「現在、台灣-台灣美術院展」展出台灣美術院院士20人47件作品,及特別展出台灣著名書畫家鄭善禧的4件書法和活躍於日本的版畫家翁倩玉的3件版畫。今天下午舉行開幕典禮時,主持人首先表示為日前的復興航空空難及高雄氣爆事件默哀。
翁倩玉參加開幕典禮後表示,她一直希望台日的交流會愈來愈深、愈好,這項美術展是個好機會。
她表示,趕著回台灣,因為明天白天有個活動,明晚要參加募款的節目,台灣眾多媒體要合作幫高雄。她要帶著1幅版畫回台參加義賣。
她說:「高雄的朋友,我這次在日本看到了報導很心痛,我父母也是住高雄的,他們住在郊外,沒受到直接的影響,不過我的很多親戚都住高雄,所以這次我實在是忍不住,打電話給台灣朋友說,我要參加(募款),幫我的故鄉」、「我希望大家能走過很難走過的這條路,大家一起努力,我也會回去幫忙的。」
駐日代表沈斯淳今天在開幕典禮致詞表示,今年台日美術交流有許多值得紀念的大事,除了這項展覽,「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神品至寶展」正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10月7日起轉往九州國立博物館展出。9月森美術館辦「李明維展」。秋天有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展出自該校畢業、台灣已故知名畫家陳澄波等人的展覽會。
「現在、台灣-台灣美術院展」由台灣美術院院長廖修平率領謝里法、何懷碩等部分參展作者到場,他們的成就備受好評。
此展由松濤美術館、台灣美術院、讀賣新聞社、美術館聯絡協議會等主辦,日本交流協會、行政院文化部等協辦。
【2014/08/08 中央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