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毫不懷疑,經由電腦加上任何一款流行的三維建模軟體,都能很容易的畫出雪梨歌劇院的三維模型,甚至於在歌劇院運營 40 年後,還想著要經由 BIM 技術的支援下進行中期維修,真正遂行其建築生命週期管理的需要。
但是看看 Jørn Utzon 在 1950 年代的手稿,在那還沒有電腦的時代,這是建築製圖術的極致表現,也是作爲一個建築師的本職學能、基本功。雪梨歌劇院的造形怎麼產生的?無他,象徵大航海時代的風帆外形,就是靠 Jørn Utzon 拿著尺規把腦海中的設計思維一筆一筆的畫出來,按照精準的比例,而不是信手拿支 6B 鉛筆胡亂塗鴉式的 freehand sketch。
以此爲鑑,所以就不要再神吹電腦有多偉大,說什麽唯有利用電腦才能生成理想的特殊造形,真正在執行造形設計的是在設計師的腦殼中,從不存在非電腦不可的必然。
------------------------------------------------------------------------------
《雪梨歌劇院 Sydney Opera House — Jørn Utzon》
“ 這是一個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建築,它始於 1959 年 3 月 2 日,那一天,新南威爾士州總理約瑟夫•卡希爾宣佈開工;直到 1973 年 10 月 20 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出席了雪梨歌劇院的開幕典禮,終塵埃落定。設計者 Jørn Utzon 卻落得幾乎身無分文,且已不再是這座建築的主建築師。由於政治上的變動牽扯著建造預算,這個方案被改了又改,甚至直接遭到反對,Jørn Utzon 終於無奈地辭去其主建築師的職位。半個世紀後的今天,雪梨歌劇院已經是世界文化遺產,Jørn Utzon 也已經名列於普利茲克獎得主之中。但是當我們再回顧這座偉大的建築時,無可抑制地徒增唏噓、感歎,甚至一些悲涼…,一位偉大的建築師、一座偉大的建築、一些政客、以及那個一去不返的時代,共同演繹了《雪梨歌劇院》,一場喜劇結局的悲劇。”
〔分享自 “建築可思議” 微博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