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賴德和、游昌發向日葵樂會話當年

有一種精神叫拼命,因為「不作曲會死」:
50年前,由台灣作曲前輩馬水龍、陳懋良、沈錦堂、賴德和、溫隆信與游昌發等六人共組「向日葵樂會」發表當代音樂新作,但短短成軍四年就因為被警告向日葵跟共產黨有關,樂會遭禁,但絲毫沒有減損這群「不作曲會死」的作曲狂小子。相隔50年,75歲作曲家游昌發與74歲作曲家賴德和想起當年,依舊壯志激昂,持續創作不輟。以芭蕾舞劇《蛇郎君》在樂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游昌發表示,在向日葵樂會之前有許常惠的製樂小集、許博允發起的江浪…
CHINATIMES.COM

 當年不作曲會死! 賴德和、游昌發向日葵樂會話當年

國臺交團長劉玄詠(左起)、作曲家游昌發與賴德和將聯手重現「向日葵樂會」精神。(趙靜瑜攝)

50年前,由台灣作曲前輩馬水龍、陳懋良、沈錦堂、賴德和、溫隆信與游昌發等六人共組「向日葵樂會」發表當代音樂新作,但短短成軍四年就因為被警告向日葵跟共產黨有關,樂會遭禁,但絲毫沒有減損這群「不作曲會死」的作曲狂小子。相隔50年,75歲作曲家游昌發與74歲作曲家賴德和想起當年,依舊壯志激昂,持續創作不輟。
以芭蕾舞劇《蛇郎君》在樂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游昌發表示,在向日葵樂會之前有許常惠的製樂小集、許博允發起的江浪樂集等,各有天地,「我們這一輩當時就是覺得我們也很會寫,很反骨,那就聚集起來自己寫自己發表。」於是六個人從1968年起,連續四年每年各自發表一首新作,自己去租實踐堂或是台灣藝術館,第一年還爆滿,「當時的台灣淳樸,大家也愛崔苔青,但是當時大家普遍對所有事情都充滿好奇,都想了解,都願意參與。」
賴德和則回憶,當時的環境非常困苦,「精神上很豐富,但是物質上極度匱乏。」賴德和說當時他跟游昌發兩人暑假為省了房租,還偷偷搬到台灣藝術大學前身國立藝專的琴房去住,「當時早上就是去菜市場買麵條,一條小魚,一把青菜回琴房,用一個電爐煮一鍋就吃一天。」即使如此,大家仍然樂此不疲,用音樂說自己的話。
「生命真短暫,唯有作曲永存。我其實想像不到,五十年後我還在繼續創作。」游昌發說,當時這六位說也奇怪,三位前輩馬水龍、陳懋良、沈錦堂已經過世,但是他、賴德和跟溫隆信依舊都在作曲領域中,不曾離開,也成為後面作曲家的典範。
這次以「向日葵樂集」為名舉行音樂會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團長劉玄詠表示,當年許常惠這些前輩音樂家帶給台灣樂壇的是理想,是理論;但這六位所代表的年代是真正在紮根教技術,也才有後面的作曲世代一路傳承,非常值得樂壇重視,樂團也特別在團慶音樂會上安排這個演出,希望向前輩致敬,也為台灣本土音樂創作繼續努力。
音樂會將由國台交助理指揮范楷西擔任指揮,曲目包括沈錦堂的交響詩《客家頌》、馬水龍的霞海城隍廟會(選自《廖添丁管弦組曲》)、陳懋良的《曲像鏡》及《含悲歌成份的音樂》、游昌發三首抒情小品,溫隆信《冬日的素描》以及賴德和《海神家族》的〈第四樂章〉。音樂會將於12月1日舉行,地點在台中中興堂。
(中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