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The Open Door by Peter Brook

Brook, Peter (彼得·布魯克1995). The Open Door: Thoughts on Acting and Theatre. {敞開的門--談表演和戲劇 },于東田譯,北京: 新星出版社,2007

  The Open Door: Thoughts on Acting and Theatre
副標題翻譯成「談表演和戲劇」,似乎有點勉強。

翻譯者的序(「好戲在後頭」)一開始就提出他對1988年翻譯本《空的空間》(The Empty Space,1968年)的糾正或重譯。不過,我認為他的翻譯過份抽象:
Yet when we talk about theatre this is not quite what we mean. Red curtains, spotlights, blank verse, laughter, darkness, these are all confusedly superimposed in a messy image covered by one all-purpose word

要了解這書名或許要借用作者之語摘:「戲劇絕不能讓人覺得沒勁,絕不能墨守成規,必須讓人意想不到。戲劇通過驚訝、通過刺激、通過遊戲、通過好玩,來把我們導向真理。
  重要的是此時此刻的真實,只有當演員和觀眾完全一致的時候才會出現的絕對的信服。這時候,形式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把我們帶到了這個獨一無二的、不可重複的時刻。這時候,門敞開了,我們的視界改變了。」


Wikipedia article "Peter Brook".

內容簡介:
   從《李爾王》(King Lear)到《卡門的悲劇》(The Tragedy of Carmen),從《馬拉/薩德》(Marat/Sade)到《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彼得•布魯克再度創造了現代劇場——不是一次而 是一而再再而三。在《敞開的門》(The Open Door)裏,這位先知般的導演和理論家,為他的作品做出了明白易懂、全面詳盡的哲學闡釋。

   這是一個悖論的哲學:我們到劇場裏來尋找生活,但那個生活必須迥異於我們在劇場外看到的生活;演員們必須極其刻苦地做準備,同時又要願意放棄這些準備工 作的結果;導演的最可靠的本事可能是他對乏味的承受能力。布魯克從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挑出實例來說明這些原則,這些故事還展示了他與莎士比亞、契訶夫,以 及印度和伊朗的本土戲劇息息相通。這些討論的結果是一種無與倫比的視點,它同時關注台前臺後,它的洞察力是新鮮的,它的文字是優雅的。


  讚譽:
  “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藝術探索者之一。”
  ——安德列•格萊格雷(Andre Gregory)
  “彼得•布魯克總是不斷地讓我們驚訝——不是以那些普通的流行的方式,而是以古老的持久的方式,永遠影響著你的心靈。”
  ——肯•伯恩斯(Ken Burns)
  “他是二十世紀戲劇界少有的真正的戲劇革新家之一。”
  ——克萊夫•巴恩斯(Clive Barnes)

作者簡介 · · · · · ·

  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
   出生于倫敦,牛津大學碩士,大學期間他創建了牛津大學電影社。他曾在皇家莎士比亞劇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擔任導演,現在他領導著位於巴黎的國際戲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of Theatre Research)。

  他執導了50多部作品,其中包括《愛的徒勞》(Love’s Labour’s Lost)、《暴風雨》(The Tempest)、《李爾王》(King Lear)(斯特拉福[Stratford-upon-Avon]);《環繞月亮的指環》(Ring Around the Moon)、《俄狄浦斯王》(Oedipus)、《橋頭眺望》(A View from the Bridge)、《哈姆雷特》(Hamlet)(倫敦);《貴婦還鄉》(The Visit)、《馬拉/薩德》(Marat/Sade)、《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卡門的悲劇》(The Tragedy of Carmen)(紐約);《穆斯格拉夫中士之舞》(Sergeant Musgrave’s Dance)、《飛鳥大會》(The Conference of the Birds)、《雅典的泰門》(Timon of Athens)、《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櫻桃園》(The Cherry Orchard)。

  他執導的電影有《蠅王》(Lord of the Flies)、《李爾王》(King Lear)、《與傑出人士相遇》(Meeting with Remarkable Men)。

   他還執導了歌劇《費加羅的婚禮》(The Marriage of Figaro)、《伯里斯•戈都諾夫》(Boris Godunov)(倫敦寇文花園劇院[Covent Garden])和《浮士德》(Faust)、《葉甫蓋尼•奧涅金》(Eugène Onegin)(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

  他的著作包括《空的空間》(The Empty Space,1968年)、《流動的視點》(The Shifting Point,1987年)。


 譯者簡介:
  于東田:上海戲劇學院教師,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大路千條》、中短篇小說集《狗不是狼》。

沒有留言: